中国人健康调查――亚健康状态 – 熟女社区

中国人健康调查――亚健康状态

  我国约有60%(约7亿)人处于亚健康状态。尽管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但过度疲劳仍是首要原因。

  据报载,亚健康状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为60-70%,过度疲劳也越来越多成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大敌。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在上海,无锡、深圳等城市对2000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,其中60%的人有失眠、多梦、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;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%;一干活就累的人占了58%;脾气暴躁或焦虚者为48%。不仅中年人如此,大中院校学生也都存在过劳现象,尤其是科研工作者更面临着过度疲劳的严重威胁。有关资料表明,最近5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、教授共134人谢世,平均年龄仅仅为53.2岁。国务院体改办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,我国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,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。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在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,过度疲劳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。日本每年有10000多人因过度疲劳猝死。据美国卫生部门调查发现,美国至少有400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。在1995年一年内,日本著名精工公司、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去世,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。

  以前,亚健康主要针对中、老年而言。随意社会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生活节奏的加快,文化、物质生活的丰厚以及情感的变化等诸多因素,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,尤其是当代都市中人,长期夜生活的颠倒,以车代步,缺少锻炼,饮食肥甘厚味……造成营养失调,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等导致心理紧张焦虑,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。

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,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,而且是查不出任何疾病,心理和社会相适应的完美状态。由此可见,没有疾病的虚弱就是亚健康状态。
  由于亚健康状态,不是个人健康的问题,而是关系到国家富强,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大事。因此,专家们将亚健康人的表现分为“紧张型”与“放任型”两种。

  “紧张型”的人只要稍有身体不适,就赶紧往医院跑,开很多药存放家中,甚至连可动可不动的手术也“一刀了之”。

  “放任型”的人则与此相反,他们常常为了学习、工作而“透支”生命,尽管十分疲劳,但仍然咬牙支撑着。这种人精神虽然可嘉,但却不尽科学,如果病倒,治疗需要加倍的时间和经费。如神经衰弱、衰老、胃肠神经官能症、更年期综合症、重病及慢性病的恢复期、疲劳综合症等,均属于亚健康之列。

  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十分复杂,过度疲劳是首要因素。而人体五脏六腑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;其次是人体的自然老化;重大疾病的前期,人体的组织器官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或占位性病变,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;另外就是人体的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。有关专家提出,对于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,我们应当积极推行新的医疗模式。从现在的医院诊治模式转变为医院、社区、家庭与个人相结合;从单纯生理模式转变为生理、心理、社会三结合;从单纯中医、西医诊断、中医用药,转变为以中医药为主导,中西医相结合的传统、现代和自然疗法相结合。

  第一种医疗模式,是鉴于心理、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着必然的影响,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中,在进行生理治疗外,还需采用包括暗示、生物反馈、心静放松、慰藉与思想疏导在内的各种心理和社会进行综合治疗。

  第二种医疗模式,即医疗保健向医院、社区、家庭与人个相结的模式转变。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、美国等充分运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网络,以及其它的当代通讯高科技,使人们在社会和冢庭直接与医疗中心沟通。建立远程诊疗远程干预、远程咨询和远程医疗。即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处理问题的办法。

  第三种医疗模式,是大力开展中西结合,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独特优势,进行因人、因地、因时辨证论证。早在2000多年前,《内经》就提出了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的观点。面对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,1999年,卫生厅就将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列入“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重大技术和关键问题”之一。

  预防医学养生保健专家们除了劝诫人们重视亚健康,走出亚健康的同时,还开除了一份“健康处方”。

  ●均衡营养 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,因为脂肪类营养是大脑运转必需的,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。维生素要多吃,因为当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,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。

  ●保障睡眠 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/3,它能增强人的免疫力,以抵御邪气。

  ●心情宽松 人在社会生存,难免有很多烦恼,要想应付各种挑战,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。

  ●晒太阳提神 在上午光照半小时对经常萎靡、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。

  ●了解生理周期 每个人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样,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,然后合理安排每日活动。

  ●劳逸结合,张驰有度 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、快节奏无规律的生活中。

  ●静坐放松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,可以调整全身的脏腑和气血的运行。

  ●每周远离喧嚣的城市一次 郊外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较高,能调节神经系统。

  ●午后打盹半小时 以调节放松和恢复精力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