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没病但你就真的健康吗?
人们越来越认识到,健康和生命质量(即生活质量)甚至比长寿更重要。但是,如果向您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:什么是健康?恐怕答案就不同了。
有人说:没病,就是健康。当然,他们在这里指的病是躯体上的疾病,比如感冒、肺炎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等等。仅仅无躯体上的疾病算不算健康?
可以反问一句作为回答:“精神病病人属于健康人吗?”即使患有忧郁症、恐惧症等疾病,也算不上健康人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,有的人终日惶惶无措,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最终采取逃避现实或极端的方法,如自杀弃世,这样的人同样不能属于健康人。
早在半个世纪之前,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做出了全面、完整的定义:“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,而是保持体格方面、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。”可见,健康既包括了躯体完好、心理平衡,也包括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。缺少其中任何一项,都不是圆满的健康。
亚健康,有没有找上你
长期以来,人们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态,只分为健康与疾病状态。亚健康的理论是前不久在国际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,并越来越引起重视。
什么是亚健康状态
亚健康是由于生理/心理/社会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因素,引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。它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,故有人将亚健康状态又称为“机体的第三状态”。
国内外的研究表明,现代社会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,约占人群总数的15%;已被确诊患病,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人数占15%;其他70%左右的人群,则属于第三状态的亚健康人群。
如此庞大的亚健康人群队伍,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注意并得到重视呢?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首先是由于经济、社会的发展,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到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及社会方面压力逐渐增大,由此在众多人群中产生了一系列生理、心理及社会适应不良的感觉和表现,而这样的感觉和表现,在既往平常生活条件下没有或者不突出,从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。
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促成的。原先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认为,疾病的产生是纯生物因素造成的,一个人的健康状态,不患疾病就属健康,对心理、社会适应对机体的影响没有涉及。因此,有些人临床上出现一些不适,主诉很多,但反复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变,按照生物学模式查不出有问题的,就归结到健康人范畴。而这些所谓健康人,他们虽然有功能减退,生活质量也受影响,但一部分人因反复检查得不出结论,感到十分苦恼;而另一部分人则因没有查出有病,思想上、行动上放松了警惕,仍坚持原有生活、学习和工作方式,没有采取干预措施,任其发展而最终演变成疾病。
什么原因造成亚健康状态
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归纳起来有如下常见原因:
一是生理方面的因素
。如长期高强度和无休止地工作,使机体各脏器处于长期超负荷状态;先天不足;更年期以及老年期出现的衰老、虚弱等。
二是心理、社会因素
。机体长期处于高压力(含各种重大生活事件)。人的一生中各年龄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,由于压力的大小、性质不同,加之每个人对压力的耐受性不一样,所以久而久之,这些心理的压力就会对机体有关脏器产生不同影响。其中对神经、免疫、胃肠、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影响较大,因而亚健康表现出上述相应系统的症状也比较多见。
三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造成的
。多系吸烟、酗酒、频繁过度交际、晚上不睡、早上不起及长期生活无规律、大量饮用兴奋性饮料等原因引起。
亚健康状态的表现
由于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且每个人感受性不一样,因此,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五花八门、多种多样。
常见的表现:自感全身乏力,体力下降,精力不支,容易疲劳;头昏头痛、目眩、耳鸣、心烦意乱、胸闷气短,面红、怕冷、出虚汗、手足麻木、腰酸背痛、腹胀、食欲下降、小便频下、大便稀溏或便秘,月经不调、性功能减退、情绪不稳、脾气急躁、失眠多梦、记忆力下降、生活兴趣降低、社交能力降低。
为什么要提出并重视亚健康问题
首先,提出“亚健康状态”的概念,使健康的定义更科学、更完善。健康-亚健康-疾病是一个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。谈健康时,要想到是否存在亚健康状态,处于亚健康状态时,要尽力排除疾病的存在,并采取措施防止向疾病转化。
其次,由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五花八门,有些人的某些症状还很突出,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这类人的亚健康状态误认为疾病而治疗。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已患病的人,当成亚健康状态而贻误治疗。
要重视亚健康的宣传教育,积极贯彻“预防为主”方针,尽量使亚健康状态的人不发展成为疾病;另外,通过宣传“亚健康状态”的知识,让群众了解造成亚健康的常见原因,从而减少或避免亚健康状态发生。
我国人群中有60%~70%处于亚健康状态,重视这一人群健康状态的研究,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,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、降低医疗卫生费用都有重要意义。
祖国传统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处理有着明显优势。《黄帝内经》在阐明“上工(即高明的医生)治未病”的理论时,形象地比喻见病才治病的医生为“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(兵器),不亦晚乎”。当今,人们提出并重视亚健康的研究,将有力促进传统医药学、养生学、自我保健学的发展,对保健品的开发、利用也都有积极意义。
由于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为前述三大类,因而措施上也主要是从这些原因着手。
对于由于生理因素所致,应着重学会在工作、生活、学习上妥善安排,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。对于因先天不足、更年期和老年期出现亚健康状态者,主要是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,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,定期健康检查,处理好与家庭成员的关系,保持家庭和睦,科学搭建膳食结构,重视合理营养,必要时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食品等。
对于主要由于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,则着重善于调节情绪,保持乐观的心境,相信自己、善待自我、增强信心,适当增加社交活动,多与朋友谈心,积极参加文娱、体育活动,必要时向心理医师咨询。
最后就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者,首要的办法就是要纠正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,戒除不良生活习惯,戒烟、少酒,合理安排劳逸结合,遵守常人生活规律,适当减少社交活动,少吃刺激性食物等。
当然,在提出“亚健康”理论的同时,还必须表述一种观点:强壮≠健康。
2003年6月,喀麦隆足球明星维维安·福猝死在绿茵场事件,震惊世界足坛,留给人们的思考实在太多。其实,又何止一个维维安·福!
类似事件在国内外运动史上绝非一二。在人们的心目中,运动员一直是健美与力量的化身,然而,有的人却在顷刻间“无疾而终”。事实并非无疾,而是早有隐患,只是不曾察觉。像这种不幸,在临床上,几乎各个年龄段都有记载。因此,我们永远不能轻易把强壮与健康连在一起,也永远不能用健康与亚健康囊括一切。医学永远是浩瀚的知识海洋,还有许多未知待解。